在去年12月份接受报纸采访时﹐傅成玉警告说﹐如果中国国有企业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不谨慎从事﹐就会受到外国的抵制。
这位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CNOOC Ltd., 简称:中海石油)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时称﹐现在部分中国企业急于向海外扩张﹐而不管代价多高﹐不管是否对投资者有好处。这给人们造成了中国企业得了饥饿症﹐什么都要的印象。他说﹐这使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大有市场。而此次以185亿美元主动收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oration)之举使傅成玉和中海石油成为中国在海外业务扩张的形象写照。国外正在努力判断中海石油是如傅成玉所言主要从改善股东价值的商业角度出发﹐还是成为国家获得海外能源供应的一种工具。
答案可能是二者皆有。这家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经常被业内分析师称赞为中国管理模式最为先进的公司﹐员工仅为2,500人﹐并具有同英国石油公司(BP PLC)和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 Group)等石油巨头合作的丰富经验。
中海石油的出价结构显示出政府在这起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交易中的重要作用。一家中国国有银行和中海石油的母公司已经承诺为此项交易提供160亿美元贷款﹐其中部分为免息贷款。
最重要的一点是傅成玉和中海石油一样体现出在投资者看来是难以调和的一对矛盾体:他坚定地相信西方的公司治理﹐但也从不避讳利用同政府的关系来赢得交易。
傅成玉在靠近西伯利亚的中国黑龙江省长大﹐在文革期间进入大庆石油学院(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学习地质。他过去的同学﹐现在在大庆石油学院教书的白新先(音译)回忆说﹐开始时﹐傅成玉在班里表现中等﹐但他后来自己摸索出一套学习方法。白新先还记得傅成玉在宿舍走廊中昏暗的灯光下背诵《英语900句》的情景。到毕业时﹐傅成玉已经在班里名列前茅。
根据中海石油的报告﹐傅成玉在1986年获得了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石油工程硕士学位。他在中国石油行业有着30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包括同英国石油公司和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合作的应验。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他的妻子也在中海石油工作﹐住在南部城市深圳﹐而傅成玉则住在北京﹐经常睡在办公室里。
曾同他打过交道的银行家和曾跟踪过该公司的分析师称﹐同许多重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相比﹐傅成玉更为务实﹐是他﹐而非政府高层在竞购加州联合石油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的中国部主席李小加(Charles Li)说﹐他富有远见﹐能够清楚地了解哪些想法是正确的﹐并具有足够的勇气实施。摩根大通是中海石油竞购加州联合石油的顾问。(《华尔街日报》 香港时间2005年06月27日20:3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