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16日迎来了近期的又一个“超级星期四”,继美联储宣布暂不加息后,日本、英国及瑞士都在当日宣布其货币决议。 毫无意外,包括日本在内的3个国家都选择了维持利率不变。
|
微软雅黑;">
▌一、 全球黑天鹅此起彼伏在这个多事之秋里,“6.12美国奥兰多枪击事件”和“6.16英国‘留欧派’议员被枪杀”等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而即将在下周四举行的“脱欧”公投是接下来最可能出现最大黑天鹅的地方。在这只黑天鹅落地之前,全球所有的央行和投资者都不敢轻举妄动。
对于投资者来说,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如黄金、日元等)为资金避险是最重要的;对于各大央行而言,延迟加息或降息、为自己留下弹药与回旋余地是此刻最重要的。
在全球经济下行、社会与经济风险点积聚的大环境下,全球央行与投资者都变成了极端保守者。继人民币贬值、油价低位下行、美联储加息等风险点后,英国退欧又成为了新的全球“风险”中心。
日元,作为一种非美的避险货币,则在这种风险此起彼伏的环境下成为“今年全球最坚挺的货币之一”。无论日本在今年1月降息至负利率,还是在5、6月维持利率不变,国际市场总是能找出日元升值的逻辑。这使得日元自年初以来兑美元已经升值约15.5%,兑人民币升值约17.6%。
▌二、 是什么支撑了日元15.5%的升值?
昨日上午10时,日本央行公布最新货币政策决议,决定维持负利率在-0.1%不变,维持货币基础年增幅目标80万亿日元不变。
这意味着日本央行放水的闸门继续关闭,日元应声大涨,直逼104,昨日收涨1.59%。

这一幕同样发生在4月28日,日本反市场预期宣布维持利率不变,日元当天暴涨3.01%、日本股市暴跌。

这就是影响日元汇率的第一个因子:日本央行是否降息放水。如果日本央行继续调低利率或加码QE,理论上而言,市场上流通的日元钞票越多,日元会变得越不值钱,即日元贬值。反之亦然,日本央行停止降息和QE(维持利率不变),日元会升值。因此,当日本央行接二连三不按常理出牌(维持利率、QE不变)时,日元出现暴跌;而当日本在1月29日宣布调低利率20个基点至负利率时,日元却暴跌1.94%。
在今年,比日本央行是否降息更能主宰日元汇率的是全球市场黑天鹅带来的避险需求。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各国的经济都积聚了许多内在风险,如1月份中国资本外流引发的人民币暴贬以及2月份以德银巨亏引发的全球股市暴跌。
伴随着经济下行暴露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经济繁荣期掩饰起来的社会矛盾等问题在经济下行期也逐一暴露,如美国奥兰多枪击案件与英国留欧派议员被杀案件。这些风险事件的爆发,推动了日元一轮又一轮的暴涨。人民币暴贬、开年全球股市的暴跌及英国退欧公投是今年以来全球市场最大的3只黑天鹅,也是推动日元成为资金避险地、升值共计15.5%的主要推手(如下图)。

在日元一路升值的过程中,仍间隔有几波下跌,这种下跌波段主要是由美联储加息预期所引起。由于我们平常所谈的日元汇率都是指以美元计价的日元,即日元兑美元,因此,美联储怎么加息是影响日元汇率的第三大因子。
回溯完日元自年初后15.5%的升值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影响日元汇率的3大因子包括:日本央行是否降息、全球市场避险需求及美联储何时加息。
▌三、 日元还能坚挺多久?
尽管在全球黑天鹅频发引发避险需求、美联储一再推迟加息的推动下,日元一路上涨,然而,随着英国退欧公投的明朗化、美联储加息的临近以及日本潜在的降息及QE,这种坚挺还能够持续多久?
既然日元汇率主要取决于“日本央行是否降息、全球市场避险需求及美联储何时加息”3大因素,那么要判断日元是否还能继续坚挺,自然也得从这3大因素入手。
1、 全球的避险需求并不会消失
同样受益于全球避险需求的黄金,其现货价格在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上升22.35%,相比日元15.5%的升值幅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足以体现今年年初以来强烈的资金避险需求。

有些投资者非常乐观,认为一旦英国脱欧公投的风险点尘埃落定,市场的资金便会重新拥抱风险资产,被当成避风港的黄金也好、日元也罢,都会回到原点。
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
从年初以来相继引爆全球集体悲观情绪的风险事件,难道都是偶然的、不相关的事件吗?不是的。无论是人民币暴贬、以德银巨亏点燃的全球股市集体暴跌,还是最近的美国奥兰多枪杀案、英国留欧派议员被枪杀案,反映的本质问题只有一个:全球经济下行环境下,各大经济体积聚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已经无法通过GDP的迅速增长来掩饰,所以风险会逐个爆发。
人民币虽然企稳,但资本外流的压力并没有消失;美联储尽管一再延迟加息,但各个经济体经济十分脆弱的事实仍然没有改变;即使英国继续留在欧洲,也并不意味着欧洲难民问题得以解决。
旧有的风险尚未远去,新的风险点却在沉默中积聚。
因此,风暴并没有离我们远去,相反,风险一直都在悄悄积聚,说不定哪天就会在这种沉默中爆发。
2、美元升值并不是美联储加息的必然结果
从经济学理论上来看,美联储加息必然会引起美元的升值,这几乎是我们所有人的共识。但是在现实中,金融经常会推翻经济学理论的逻辑。据路透社数据统计,历史上数次美联储加息后,美元指数不升反跌。


出现这种违反经济学逻辑的现象,是因为市场往往在美联储真正加息前就已经提前、甚至过度消化了美联储加息的预期。
这一次自去年12月开启的美联储加息周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千呼万唤始出来。望眼欲穿的美联储加息才在去年12月加息25个基点,今年已经过去一半,说好的加息3-6次(预期)却迟迟未来。但美元却在过去2年内悄然升值了近20%。这一次的美联储加息预期是否又被大家过度消化了呢?
如果预期被市场过度消化,那么即便今年还能加息2次,加息后美元指数能否上涨仍是一个疑问。
3、 日本都负利率了,还有能力降息吗?
说到日本的负利率与日元升值这2个同时存在的现象,不得不说是安倍经济学的一大耻辱。
把现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以邻为壑”的政策从书本上照搬到现实中,是全球很多国家正在效仿的做法。尤其是欧洲与日本,已经把这一招用得出神入化。可惜,这2个也都是反面教材。
日本的央行本来是希望通过放水印钞票来使得本币贬值,从而刺激一下一潭死水的经济。但却没料到,在全球经济一片阴暗的环境下,加码放水也没能阻挡全球资本以日元为避险地的命运。日元不贬反升。
寄希望于日元贬值的日本政府,其实面临着2大尴尬:一是手里没有弹药;而是即使使用弹药也未必见效。说日本已经没有弹药,是指日本已经采取-0.1%的负利率,想继续防水也几乎没有空间了。
说日本即使有了弹药也未必见效,是指日本已经掉入了“零利率陷阱”,即便再调低利率,如果银行惜贷,一样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执行了3年多的安倍经济学并没能使得日本脱离泥潭,日本的宽松政策能否继续,得打上一个大大的疑问号。
▌四、 做多日元的工具哪家强?
全球黑天鹅频发将会是个长期现象,意味着避险需求长存;美联储加息并不意味着美元继续上涨;日本利率已经走到底部,丧失了进一步放水的空间。基于以上3点逻辑,日元大概率会成为一个避险型货币,保持强势。
鉴于外汇期货杠杆太高,且上面论述的看涨逻辑是基于一个较长时期的,因此这一工具并不过多介绍与推荐。
但是,还有一种特殊的做多日元的工具,即在港股市场上挑选出基本面良好的日股。既可以享受日元升值带来的好处,又有基本面的支撑,不失为一种稳健的做多日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