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回应中概股回归收紧 股价壳价双杀
中概股回归A股被传收紧,沉重打击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私有化进程的中概股,外汇管制“钱难出海”也为一大障碍 一则“证监会暂缓中概股回归A股”的传言,5月5日在市场疯转,称“中概股回归借壳、重组、IPO均可能有限制”。当晚,相关中概股股价跳水,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陌陌(MOMO)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6%,收盘跌5.41%。5月6日,A股市场相关壳标的概念股重创。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5月6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回应称,证监会已经注意到“证监会将暂缓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回国上市”的相关舆情。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近三年已经有五家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在实现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上市。市场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证监会也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应,目前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多位投行人士对投资银行在线表示,监管层不会“一刀砍齐”,“不鼓励借壳并不意味着不能借壳,可能会针对中概股出一些具体的规定,比如回归后必须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才允许借壳,或者是分行业区别对待,不鼓励非实体经济的企业回归。” “我们内部的指示是,手上的项目过会的要加快进度接着做,尽快抢在具体政策落地前做完。新的类似项目就不让接了,政策风险太大。”一中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说。 一位长期关注中概股的券商研究人士称,对于私有化价格溢价率较高,和最近几年没有盈利记录的中概股来说,其私有化进程可能会终止,或者会下调私有化价格。 但也有A股壳中介人士表示,如果监管层单看是否构成借壳认定,则对中概股的影响不大,“现在回归的中概股,有不少都是规避借壳认定,会以重组和其他的方法来做,否则就要按IPO的流程走,和排队IPO没有区别。” 外管受限 一般来讲,跨境私有化交易要走三个有关境外投资的中国行政程序,即发改委程序、商务委程序和外汇程序。 “前两个程序都相对好通过,但现在资金外流的压力下,外汇程序也已经成了中概股私有化的一大障碍,钱很难出去。”前述投行人士说,“监管层已经发现,中概股私有化也成了转移资产的一种途径,这个口子要堵上。” 根据外管局规定,企业在获得商务部门的《企业境外投资者证书》之后,可以向其所在地的外汇银行根据交易进度办理购汇和付汇。但在实践中,很多银行对于大额用汇的企业(如5000万美元以上),都要求事先到外管局进行商谈,确认境外交易的合法性等之后才可能放行。现在即使拿到了批文,等待时间也比以往要长。 备选方案 今年以来,注册制推迟、战略新兴板搁浅,已经让中概股回归A股之路受阻。多位投行人士对投资银行在线表示,如果传言属实,则意味着中概股回归已无捷径可走,只剩备选方案可用。 “如果借壳、重组、IPO都限制的话,就只能挂牌新三板和去港股,或者暂时不上市。”一位券商的投行人士说。 对于此前参与私有化募资的PE来说,投资人利益正受到巨大考验。不过,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并不用过于担忧,“考虑到中概股在美国确实存在被低估的情况,中概股公司整体来看行业方向代表新兴产业,质地又比较优良,即使短暂借壳受阻,可能也只需要投资人付出一些时间成本。” 针对A股市场相关壳标的概念股的表现,前述券商投行人士称,“A股壳资源中期看不会受到显著影响,壳价值存在的核心原因是A股还不够市场化,上市退市都不容易。但是对具体壳的影响,恐怕还要等到更细的规则指引出来才能判断。”
评论: